关于ag娱乐平台官方网站 | 网站地图 | | 免责声明
主办:邯郸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地址:邯郸市中华北大街179号 邮政编码:056000
icp备案: 网站标识码1304000030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根与魂,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近年来,魏县坚持“在发展中传承、在开放中保护、在创新中培育、在包容中涵养、在传播中弘扬”原则,探索实施“非遗 产业、非遗 培训、非遗 教育”发展模式,不断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力度,有效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发展动力,巩固拓展了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截至目前,全县已建有传统棉纺织技艺传习所、冀南四股弦培训基地、申家饸饹技艺展示中心、花布印染展览馆和梅花拳武术传习所等培训基地5家,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魏县漳南传统棉纺织技艺文化生态试验区)1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9个。其中,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魏县郭家坊土纺土织有限公司带动30多个村庄400余户群众就业,年加工产品数万套件,每户年收入1万元左右。
一、非遗 产业,巩固脱贫成效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魏县现拥有国家级非遗项目3项、省级非遗项目7项、市级非遗项目7项、县级非遗项目46项。近年来,该县依托非遗资源,积极引导和扶持非遗传承人通过创意性和应用性设计,开发出具备文化性、实用性的文创商品,建设生产基地,发展非遗产业,帮助群众参与就业。魏县土纺土织历史悠久,织造工艺较为复杂,一块农家土布需要经过搓花节、纺线、打线、染线、浆线等12道工序才能最终完成,2008年,魏县传统棉纺织技艺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随着人们健康环保意识的增强,土纺土织产品成为市场上的抢手货。该县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土纺土织为依托,以魏县郭家坊土纺土织有限公司为基础,规划建设郭家坊小镇,建设生产基地、产品研发、技艺展厅、传习所,并采取“公司 农户”的经营模式,通过技术指导和培训,把建档立卡已脱贫户吸纳到公司中来,指导农村留守妇女共同织布挣钱,巩固脱贫成效。目前,该公司有农户412户,其中建档立卡已脱贫户132户,每户年收入1万元左右。全县有100多个村,3000多户置机生产土布,以土纺土织生产出的床单、被套、衬衣等产品成为大中城市畅销产品。同时,依托省级非遗项目申家饸饹制作技艺,指导魏县龙翔粮油食品(申家饸饹)有限公司,采取设立加盟店经营模式,使农村群众加盟连锁店经营,增加收入。目前,该公司在全县设立加盟店28处,为28户加盟店免费提供饸饹床子等设备,使每户年收入达3万元以上。
二、非遗 培训,壮大非遗队伍助力乡村人才振兴
乡村振兴需要更多年轻人的回归,魏县始终将如何让农村青年通过学习传统技艺获得一技之长,在传承传统技艺的同时,解决就业创业问题,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立足文化优势,鼓励和支持年轻人参与非遗传承,因地制宜培育非遗传承人,先后建成传统棉纺织技艺传习所、冀南四股弦培训基地、申家饸饹技艺展示中心、花布印染展览馆和梅花拳武术传习所等培训基地5家。将非遗传承人列为“乡土人才”,积极开展非遗传承人培训计划,共举办非遗传承人培训班15期,培训学员400余人,其中通过培训实现创新创业的有180人,推出非遗创新产品10余种,带动就业300多人,有效壮大非遗人才队伍。2021年,魏县四股弦剧团、魏县冀南四股弦剧团、魏县大平调剧团、魏县落腔剧团和魏县梅花拳武术学校等5家非遗企业,被邯郸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公布为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三、非遗 教育, 传承优秀文化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弘扬传统文化,需要从孩子抓起。近年来,魏县在重视向非遗爱好者传承的同时,不断加大非遗进校园步伐。每年定期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展示活动,组织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冀南四股弦优秀剧目进校园展演,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棉纺织技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花布染织技艺进校园展示展览,将文化自信从小植根孩子心灵,让孩子们在认识非遗、学习非遗中体验传统文化带来的乐趣,加深对本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举办“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活动,组织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传统棉纺织技艺、冀南四股弦和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花布染织技艺、申家饸饹制作技艺、梨木厨具制作技艺、梅花拳等进行集中展示、展演,发放宣传资料2600余份,使具有地方代表性的非遗项目被越来越多居民群众了解熟知。魏县霍家手工花布有限公司和魏县郭家坊土纺土织有限公司已成为天津工业大学的教学培训基地。
关于ag娱乐平台官方网站 | 网站地图 | | 免责声明
主办:邯郸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地址:邯郸市中华北大街179号 邮政编码:056000
icp备案: 网站标识码1304000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