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安排 -ag旗舰厅官方网站

信息来源:邯郸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发布日期:2023-01-16

一、2022年工作总结

2022年,全文化广电和旅游系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总要求,以迎接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聚焦建设区域文化旅游中心城市目标,紧扣中心、服务大局,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文化旅游支撑。

(一)艺术创作展演繁荣发展一是精品创作推陈出新。积极推进“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围绕“讲好邯郸故事”推出了一批艺术精品。创排完成大型音画情景剧《左权将军》、平调剧《贺进》,豫剧《滏山情》正在加快推进。排练推出《二十大精神谱新篇》《烽火娘亲》《人民万岁》《成语典故邯郸人》《越来越出彩》等一批文艺作品。二是文艺演出丰富多彩。振兴发展传统戏剧,组织戏曲公益性演出(濒危剧种免费或低票价演出)190场。为民演出蓬勃发展,举办“周周有好戏”惠民演出40场,“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演出活动40余场。文艺演出唱响主旋律,组织开展喜迎二十大 邯郸向未来”邯郸市文艺名家走进百姓中喜迎二十大 邯郸向未来”文艺轻骑兵基层行活动100余场。全年全市完成各级各类文化惠民演出3056场。三是艺术交流谱写新篇。我市顺利完成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河北省筹备工作邯郸市所承担工作,受到省政府通报表扬。借髢髢》入选2022年全国地方戏精粹展演参演剧目,并赴广西南宁进行展示演出。与省戏剧家协会共同举办晋冀鲁豫 戏聚邯郸——青年戏曲群英荟”系列活动,为全市人民奉上一场流派纷呈、精彩绝伦的戏曲盛宴。

(二)公共服务效能优化升级。一是文旅民生工程超额完成。完成发放“阳光娱乐”文化惠民卡16565张、文化惠民券267652张,分别占省定年度任务的131.32%、106.09%。省定25座旅游厕所建设任务全部完成将全市505座旅游厕所全部纳入“全国旅游厕所管理系统”,实现了“一厕一档”二是基层文化服务能力全面提升。扎实开展全市公共文化服务补短板、提质量、促效能活动第五次全国文化馆评估定级全市19个文化馆全部榜上有名,全市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70%以上达到了“五个一”标准;推动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依托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累计完成县级文化馆分馆建设225个,县级图书馆分馆建设220个。峰峰矿区、临漳县、馆陶县入选第二批河北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公示名单。三是群众文化活动广泛开展。开展全民阅读系列活动,制作推出“众里寻书千百度”等系列短视频,各平台总播放量过20万。联动各县(市、区)举办大家唱、大家跳、大家演及美术书法摄影等系列群众性文化活动,全方位满足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

(三)遗产保护利用成效显著。一是文物保护基础逐步夯实。赵王陵文物保护总体规划经省政府公布实施,响堂山石窟保护规划待省政府公布。重点文物防护工程加快推进,黄粱梦吕仙祠等文物保护修缮工程顺利通过省级技术验收。审定公布邯郸市革命文物名录(第一批),包括161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111件(套)可移动革命文物。深入开展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周边环境专项整治行动,文物保护状况持续改善二是遗址考古成果丰硕。赵王城、邺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通过国家文物局专家组现场验收评定,入选第四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单。大名府故城等重要节点考古勘察项目有序实施。《大运河隋唐永济渠邯郸段补充调查勘探计划方案》经省文物局批复同意。三是文物展览陈列提质增效。赵文化、成语文化主题公园落成开放。组织开展流动博物馆进社区、进校园、进农村、进军营活动,全市博物馆接待观众50余万人次。推进博物馆数字化建设,市博物馆、磁山文化博物馆、八路军一二九师纪念馆等场馆已实现线上“云展览”。着力提升陈列展览质量,八路军一二九师纪念馆《走向全国执政的基石——晋冀鲁豫边区发展史》荣获2022年度全省红色题材展览十大精品展。四是非遗保护传承活力绽放。完成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推荐申报和市级第四批市级非遗传承人认定工作。强化宣传展示,在全市组织开展以“连接现代生活 绽放迷人光彩”为主题的非遗购物节、非遗传统戏剧云展播、非遗成就展等一系列非遗展览展示、展演展销活动,非遗购物节期间非遗产品销售总金额达423.58万元。

    (四)文化旅游产业高质发展。一是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邯郸市区域文化旅游中心建设实施方案》印发实施。赵都水镇一期等项目建成投用,鲲乐湾旅游度假区等一批文旅项目加快推进,1-11月份全市文旅产业项目完成投资99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的126%,完成率居全省第一位。数字成语项目精彩亮相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在邯调研指示精神,与百度公司及相关文旅专家合作,谋划推进成语典故数字化工作,开创了数字成语多元一体化先河,探索了数字成语线上线下体验零距离互动新模式。11月16日至18日,邯郸成语典故数字化项目在2022年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上精彩亮相,获得大会组委会和社会各界的一致认可和高度评价。光明网、人民网等50多家主流媒体进行重点解读,百度、抖音、腾讯等新媒体竞相报道,提升了邯郸成语典故之都知名度。目前,邯郸数字成语“线下馆”业已完成搭建。三是助企纾困活动深入开展。制定出台《关于促进全市文化旅游行业纾困解难恢复发展的23条措施》《关于促进全市文旅业恢复发展的八条政策措施》,并争取上级资金437万元、市本级奖励资金230万元,用于保障政策落实。联合市发改委,为方特、天保寨、京娘湖景区争取更新设备国家贴息贷款资金3.5亿元,项目个数、贴息贷款金额均列全省文旅行业首位。加强旅行社暂退旅游质保金工作,截至目前,全市共暂退质保金额总计970.6万元。四是旅游产品供给持续优化。响堂山景区5a级创建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武安市古武当山、广平县赵王印象城景区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回车巷历史文化街区、赤水湾古镇获评河北省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涉县大洼村入选第四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生态农业休闲之旅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涉县李保红、武安市李增书入选2022年度全国乡村文化和旅游带头人。武安市活水乡入选第四批省级乡村旅游重点乡镇,广平县南阳堡镇西胡堡村等5个村入选第四批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涉县赤水湾古镇等8个村入选河北省乡村旅游目的地,武安市王坡民宿等4家民宿入选河北省精品民宿。五是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工作成效显著。武安市、涉县、磁县入选首批河北省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县,入选数量居全省首位。馆陶县粮画小镇等5家单位评选为河北省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特色村镇;河北彭艾堂艾产业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评选为河北省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示范单位;魏县土纺织深加工项目评选为河北省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重点项目;磁县蒲公英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实践基地等3家单位评选为河北省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实践基地;武安市王坡民宿典型案例等4个案例评选为河北省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典型案例。

    (五)平安市场建设有力推进。一是安全生产常抓不放。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工作责任制,局党组将其纳入重要工作日程,先后10余次研究部署安全生产工作,并每季度召开安全生产工作调度会,总结工作、研判形势、部署任务。建立健全领导班子成员安全生产包联责任制,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安委会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十五条硬措施,组织安全生产大检查巩固提升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文旅系统燃气安全“百日攻坚”行动、文旅市场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行动、“落实硬措施、深化大检查、全力保安全、护航二十大”安全生产集中攻坚行动等专项活动,全市文旅行业实现安全“零事故”。二是疫情防控落地落细。局党组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学习传达上级文件和会议精神,研究安排部署全市文化旅游领域疫情防控相关工作,及时动态调整疫情防控措施,持续提升疫情防控的科学精准水平,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确保了党中央决策部署在全市文化旅游领域落地落实是执法检查严格有力。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市文化市场行政执法人员实现统一着装。开展私设“景点”专项整治行动,对国家文旅部暗访发现的问题线索进行了彻底排查整改。加强新型业态管理,完成剧本娱乐场所备案工作。深入开展文化旅游市场专项整治,全市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机构共出动执法人员1653余人次,检查文旅经营单位757家次,行政处罚立案10件,其中已办结8件,罚没金额共计3.06万元;“首违不罚”案件1件,免罚金额0.4万元。

)广电行业监管有力有效。一是全力保障安全播出。坚持旗帜鲜明讲政治,督促各播出机构严格遵守宣传纪律,深入开展广播电视行业安全播出大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督导整改到位,圆满完成了2022年春节、冬奥会、全国“两会”等重要时间节点广播电视安全播出任务,做好了迎接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宣传报道工作,未发生安全播出事故。二是深入开展专项整治。开展集中整治“黑广播”“灰广播”及非法医疗广告播出等活动,打掉“黑广播”1处,关停“灰广播”3处,责令播出机构停播了一批违规医疗广告。开展境外电视传播秩序专项整治工作,查处非法销售卫星地面接收设施39套,取缔非法安装用户20户。三是统筹推进事业发展。完成我市16个县(市、区)融媒体中心地面数字电视单频覆盖网建设申请并已获批复;如期完成全市地面数字电视700兆赫频率迁移工作;大名县建设应急广播工程完成安装大喇叭671个,全面覆盖大名县20个乡镇,651个行政村,如期完成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工程任务。

)城市品牌形象不断提升。一是签约饭店帮扶工作圆满完成。高标高质完成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张家口赛区签约饭店崇礼洲际酒店和崇礼逸衡酒店结对帮扶工作。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作出肯定性批示,我局荣获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河北省先进集体荣誉称号。二是着力构建文旅媒体宣传矩阵。邯郸智慧旅游建设完成,一部手机游邯郸上线试运行。统筹各类媒体资源,围绕全市文化和旅游重点工作、重大活动、重点项目开展宣传,在央视、北京西客站等投放邯郸旅游宣传片和广告,在中央级及省级媒体发表外宣稿件720余条,邯郸文旅新浪微博等新媒体传播力指数在全国文旅系统位居前列,城市品牌形象得到提升。三是积极组织参加宣传营销活动。组织参加“微游河北·发现身边的美”宣传营销、“青春之约·全国青年文化旅游宣传推广活动暨河北青年研学旅游推广、大运河主题旅游海外推广季、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等宣传营销活动,配合省文化和旅游厅完成北京游客市场问卷调查工作,提供虚拟电子门票5000张。

各项基础工作扎实开展。一是深化改革工作纵深推进。加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2022年,我局共承接落实省改革工作要点任务7项、涉及成果形式15项;承接落实市本级改革任务1项,目前承担的所有改革任务均已高质量完成。二是文旅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深入学习《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牢固树立人人皆为环境理念。积极配合市委优化营商环境专项巡察。深化“放管服”改革,37项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全部入驻行政大厅,实现应入尽入。对《行政执法事项清单》等进行动态调整,规范行政行为。全面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营造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组织部开展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专项行动,加强全市旅游服务质量建设。加快推进文化和旅游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响堂山风景名胜区、丛台酒苑景区、京娘湖风景区等3家景区获评“2022年度省级诚信文明示范景区”,数量居全省第一。4家单位入围2022年度省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数量居全省第二。三是驻村帮扶助力乡村振兴。局党组高度重视驻村帮扶工作,定期听取帮扶工作汇报,并举全局之力,保障支持驻魏县的3个帮扶队开展工作。局领导班子成员带头落实“脱贫四不脱”政策,定期入户走访,为帮扶户送上鸡蛋、米面油等慰问品,并广泛征集意见建议、协调解决实际困难全力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积极争取各类扶贫资金64万元,产业就业带动、基层组织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成果持续巩固。四是机关财务工作规范有序。严格执行各项财务制度,配合完成市审计局2021年预算执行、决算草案审计,省审计局2021年审计省文旅厅延伸审计和市审计局审计市财政2021年预算执行、决算草案延伸审计。委托第三方对邯郸市综合体育馆项目进行了总体绩效评价,并对招徕游客奖励、央视旅游广告、智慧云三期等2021年重点项目组织开展了绩效自评。五是系统社会形象有效提升。认真做好建议提案办理,全年高质量落实答复人大建议、政协提案84件;全面做好政务信息工作,全年通过各类信息宣传平台发布信息近1120条,被省厅和市委市政府采用150余条。以督促检查推动工作落实,全年共承办市领导批示件和市委、市政府督查室交办件90,办结率达到100%。注重化解热点矛盾,全年完成12345工单部门网站留言、依申请公开等共10余件,按时办结率100%。不断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切实把矛盾纠纷防范在先、发现在早、化解在小,全系统信访形势稳定。邯郸宾馆、冀南宾馆、市二招经营状况持续改善,高标高质完成了系列高规格接待任务。还统筹做好了统一战线、老干部、工青妇、“双拥”和文明城市森林城市创建等工作。

    二、2023年工作安排

2023年,我局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省委十届三次全会、市委十届五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区域文化旅游中心和文化强市、旅游强市建设,繁荣艺术精品创作生产,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文旅产业转型升级,全面提升文化旅游发展质量和水平,力争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开展城市文化旅游品牌培树行动。赴周边省市开展巡回促销推介,重点拓展京津旅游市场。谋划开展周边省市(每年一省或市)来邯旅游免费月活动,邀请知名旅游博主、旅游大微等自媒体来邯采风;谋划编印《邯郸文旅产品线路册》《邯郸自驾游攻略》《邯郸研学旅游产品手册》等旅游宣传品。加强与中央、省主流媒体合作,继续在央视投放旅游形象宣传广告。深化与百度公司合作,开展数字文旅资源产品宣传推广,谋划于2023年春节举行邯郸元宇宙“成语之都”“ai成语游邯郸 喜迎中国年”—国内首个平行宇宙新春大集。与邯郸新闻传媒中心开展全方位合作,在报纸、电台及其网络平台和新邯郸、掌上邯郸等客户端开设文旅专栏和专题节目;借助“抖in邯郸”开展城市文旅话题推广活动,上线“美丽邯郸”慢直播平台,谋划拍摄邯郸文旅系列短视频宣传片,增强邯郸文旅认知度和曝光率,擦亮叫响“成语之都、太极之乡,邯郸-一座等了您三千年的城文旅品牌。

(二)开展文化旅游产业提质行动。牢固树立“抓行业就是抓投资、抓投资就是抓项目、抓项目就是抓工作”发展理念,围绕国家和省产业政策,结合邯郸文旅产业发展方向和布局,做好重大项目谋划储备和招商引资工作,以优质项目吸引国内知名大型文旅集团进驻邯郸。加快实施邯郸七彩文化城、古武当山改造提升、太阳能 光热利用等重点项目,力争全年完成投资100亿以上。加强名优品牌创建,全面启动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创建工作,积极创建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文化旅游休闲购物街区、旅游特色商品购物店、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支持武安市、涉县等创建省旅游名县,推进峰峰矿区响堂山等景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磁县天保寨景区、鸡泽县诗经文化园景区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打造文旅品牌集群。推动乡村旅游升级,新培育2个以上业态产品新、综合效益好、带动能力强、基础设施优、服务水平高的省级以上乡村旅游重点村。推动文旅产品创新,依托西部太行山区生态优势,引导武安、涉县开发老年康养旅游业态,拓展居养老旅游市场。

(三)开展艺术精品创作攀峰行动。围绕“突出邯郸地方文化、突出邯郸先进人物、突出邯郸创业精神”,瞄准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国家艺术基金、河北省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组织全市广大文艺工作者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活动,重点谋划创排平调落子剧《武灵梦》《并蒂莲花开太行》、豫剧《宋庆龄》《山娘》《文侯御贤》,创作排练一批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文艺作品和成语典故、邯郸故事情景剧(节)目,增强人民群众精神力量。广泛开展各类文艺惠民演出活动,全年完成各类文化惠民演出活动1000场以上。加强艺术人才培养提升市艺校办学水平;坚持以演出为中心环节激发市东风、平调落子、艺术团等国有文艺院团活力,培育造就一批德艺双馨的艺术家和文化文艺人才队伍。创排文旅融合演艺精品,力争将《黄粱梦》打造成为市区内首台驻场演艺项目。

(四)开展公共文化服务增效行动。加快邯郸市美术馆等重点项目建设。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为抓手,全面提升公共文化管理和服务水平,推动公共文化设施达标提质,2023年底,各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和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全部达到国家建设标准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五个一”标准达标率达到80%以上积极争创省优秀博物馆、优秀图书馆、优秀文化馆。建设城市书房、乡村书吧等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全年全市完成25以上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举办第17、18届中原民间艺术节。开展全民艺术普及,以各县(市、区)文化馆(站)为阵地,建立一批基层群众文艺辅导基地。组织开展旅游公共服务提质增效专项整治,推动旅游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

   (五)开展文化遗产活化利用赋能行动。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力度,配合做好赵窑遗址、南城村遗址考古发掘研究工作,扎实推进大运河文物保护工作统筹实施左权将军墓维修保护、邺城遗址环境整治等重点文物保护项目。做好赵王城、邺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成功挂牌后期宣传推广和运营管理,深化文化内涵研究阐释、丰富数字化展示手段、系统性开发文创产品、创新策划文化活动,以多样化保护利用成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完善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和社会教育功能,加快推进博物馆数字化建设,做好馆藏文物文创产品研发。鼓励指导各县(市、区)培育推荐一批具有时代活力的代表性项目、年轻传承人,建设一批非遗工坊、非遗会客厅、非遗展示体验中心,倡导非遗进景区、进博物馆、进校园、进商场、进社区,让非遗保护“活态传承,活力再现”,实现文化遗产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赋能。



            

关于ag娱乐平台官方网站 | 网站地图 | | 免责声明 |

主办:邯郸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地址:邯郸市中华北大街179号 邮政编码:056000
icp备案: 网站标识码130400003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