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文物局解读《河北省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条例》 -ag旗舰厅官方网站

河北省文物局解读《河北省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条例》 -ag旗舰厅官方网站

信息来源:河北省文物局 发布日期:2022-05-25

3月30日,河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发布公告(第一一五号),公布《河北省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6月1日起施行。为便于大运河沿线各级地方人民政府、文物部门和有关单位更好地理解掌握《条例》内容,河北省文物局就相关问题解读如下。

一、 《条例》制定的主要背景和过程?

大运河是中国古代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2014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大运河河北段是大运河重要组成部分,主河道总长530余公里,依次流经廊坊、沧州、衡水、邢台、邯郸五市17个县(市、区),具有显著的地理和人文特色,承载着体现河北文化活力的历史使命。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要求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相关规划文件,我省也制定相应实施规划及专项规划。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国家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制定一部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地方性法规非常必要。

立法过程中,我们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重要文件要求,广泛征求国家文物局、省直部门、各市政府以及省人大代表和相关专家意见,公开征求社会公众意见,召开立法座谈会,开展实地调研,逐步完善《条例》草案。2021年7月、9月,《条例》草案分别由省政府常务会议、省委常委(扩大)会议审议通过。省人大常委会分别于2021年11月、2022年3月对《条例》草案进行审议,于3月30日通过并公布,自6月1日起施行。

二、 《条例》的总体结构和适用范围是什么?

《条例》共8章65条,即总则、规划制定和实施、大运河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大运河文化遗产利用、监督管理、法律责任和附则。《条例》明确规定条例所称大运河,是指中国大运河河北段,包括北运河、南运河、卫运河、卫河、永济渠遗址和河北雄安新区白洋淀与大运河连通部分。大运河文化遗产,包括列入大运河文化遗产名录的大运河水工遗存、各类伴生历史遗存等物质文化遗产和与大运河相关联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三、 《条例》对大运河规划制定与实施有哪些要求?

一是要求省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制定本省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及其专项规划,沿线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规划要求,做好大运河文化遗产整体保护利用。二是制定规划应当以大运河现有和历史上最近使用的主河道为基础,根据遗产资源分布,合理划分大运河文化带的核心区、拓展区和辐射区。三是加强大运河系统性、整体性保护利用,推进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同河道水系治理管护、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城乡区域统筹协调、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相结合。四是建设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重点建设管控保护、主题展示、文旅融合、传统利用等主体功能区。

四、 《条例》如何让大运河文化遗产“活起来”,助力大运河沿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切实保护大运河物质文化遗产。一是划定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在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内进行工程建设的,应当遵守文物保护法关于文物保护的有关规定。二是将北运河、南运河、卫运河、卫河河道两岸各两千米范围划定为管控区。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以外的管控区的开发利用,要遵守国家《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的规定。三是实行考古前置,即大运河沿线的土地可能存在历史文化遗存的,应当在划拨、出让土地使用权前依法完成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已划拨、出让的土地,在施工过程中发现历史文化遗存的,应当立即停止施工并报告文物主管部门。四是加强大运河沿线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传统村落、街区)的整体保护。五是优化水资源配置,对大运河进行生态补水,改善大运河水质。对河道内违法耕种的滩地进行退耕,对裸露河滩进行生态修复,对违法占用河堤的建(构)筑物进行清除。六是严格禁止损毁、破坏大运河水工设施,擅自填堵、占用、拆毁、覆盖大运河河道等危害大运河物质文化遗产的行为。

(二)活态传承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是统筹建设传习所、传承基地、展示中心等保护传承设施,通过提供传承场所、资助传习经费、提供技能培训等方式,支持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传承、传播活动。二是记录拍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掌握的相关知识和精湛技艺,做好非遗成果保存工作。三是实施大运河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开展生产性保护,扶持、宣传、推广老字号品牌。四是组织开展实践体验活动,推动非遗进农村、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四是鼓励普通高等学校、职业院校与大运河沿线持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区、群体及传承人合作,开展非遗研究。 

(三)加强大运河文化文化遗产合理利用。一是利用活动要坚持科学、适度、持续、合理的原则,以不破坏大运河文化遗产及其环境风貌为前提,与大运河文化遗产的文化属性和承载力相适应。二是鼓励大运河适宜河段发展旅游通航,重点打造大运河璀璨文化带、绿色生态带、缤纷旅游带。三是建设运河枢纽城市、发展运河重点城市、打造运河水岸市县、培育沿河特色城镇,优化城镇发展空间格局。四是利用历史遗留的老作坊、旧厂房等工业设施,发展文化创意、科技研发等高附加值产业,推动工业遗产活化利用。推进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增强文化遗产资源转化活力。五是完善公共文化设施,整治乡村人居环境,改善乡村交通,发展大运河沿线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五、 如何体现科技创新在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中的引领作用?

一是坚持政府主导,由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充分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遥感监测等技术,推进大运河文化遗产基础数据生产、整合、数据库建设和信息资源数据共享、开发利用、数字化展示,加强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建设及其在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中的应用。二是引导社会参与,鼓励普通高等学校、职业院校、科研单位、文化机构、社会团体和个人设立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研究机构,开展资源调查、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和传承利用等活动。

鼓励普通高等学校、职业院校与大运河沿线持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区、群体以及传承人合作,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教学和实训基地,拓展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途径。

六、 下一步将开展哪些工作?

一是将《条例》纳入全省文物系统普法计划,纳入领导干部年度学法内容,纳入业务培训范畴,重点抓好一线执法、巡查人员的学习培训,提升部门监管水平。二是充分利用各种宣传舆论工具,分层次、有步骤地开展《条例》宣传贯彻活动,提高《条例》的群众知晓度,广泛凝聚共识,在全社会营造保护利用大运河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三是落实大运河沿线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主体责任,文化和旅游、文物主管部门及有关部门的监督管理责任,加强部门配合协作,构建形成完整的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责任体系。四是抓好《条例》各项规定的落地,全力把“纸上的法律”变为“行动中的法律”。





相关链接:河北省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条例发布(全文)


            

关于ag娱乐平台官方网站 | 网站地图 | | 免责声明 |

主办:邯郸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地址:邯郸市中华北大街179号 邮政编码:056000
icp备案: 网站标识码1304000030

网站地图